1.血液采集与预处理:
选择健康的供血者,按照严格的采血程序和规范进行血液采集,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采集到的血液通常会先经过抗凝处理,以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柠檬酸钠等。
对采集的血液进行初步的离心处理,去除血液中的血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得到血浆。这一步的离心速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和设备性能来确定,一般在较低转速下进行短时间离心,以尽可能保留血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2.深度净化与去杂质:
吸附剂吸附:将得到的血浆调整 pH 至最佳吸附范围(一般为 pH3.0 - 6.0),然后加入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吸附剂,如蒙脱石、活性炭等。这些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吸附血浆中的杂质、内源性化合物以及可能存在的目标检测物残留。在吸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震荡或搅拌,以保证吸附剂与血浆充分接触,提高吸附效率。吸附完成后,通过离心分离去除吸附剂,收集上清液。
超滤洗脱:将吸附后的上清液转移至超滤管中,加入具有抗氧化作用或还原作用的洗脱液,如二硫苏糖醇、抗坏血酸等的水溶液或生理盐水溶液。进行超滤洗脱,通过超滤膜的过滤作用,进一步去除血浆中的小分子杂质和残留的吸附剂。超滤洗脱的过程可以根据需要重复多次,以确保血浆的纯净度。
3.质量检测与评估:
对制备得到的空白血浆进行一系列的质量检测,包括检测其 pH 值、渗透压、蛋白质含量、离子浓度等指标,确保空白型血浆的理化性质符合实验要求。同时,还需要对空白型血浆进行目标检测物的检测,如维生素、氨基酸、神经递质、药物、激素等,以确定其残留量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空白型血浆中目标检测物的残留量过高,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净化处理或更换血浆来源。
4.分装与储存:
经过质量检测合格的空白血浆,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分装,避免污染。分装后的空白型血浆应尽快储存于合适的条件下,一般建议在 - 20℃以下冷冻保存,以防止血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降解。在储存过程中,要定期对血浆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稳定。